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偶说梅花.......

发表于2010-01-24

      有一则典故,说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一美妇,同饮至醉,一觉醒来,却见自已独眠于一大梅花树下。

      无独有偶,到了明季,又有叶君,也于罗浮遇仙:叶君与仙子“招邀歌一曲”,先是相得甚欢;但不久仙子蹁然离去,给叶君留下了无限惆怅。正当叶君“秋风寄迹凤凰台”,无以排解之时,“忽见娇颜映银烛”,仙子又不期而至。可惜,此次与叶君却“嫣然对值悄无声”,不是陌路,却形同陌路,简直还一言不发!仙子在与叶君无言相对中,则表现得“恍惚似嫌离思X”,如嗔如怨,愁恨万种。从此,叶君与仙子依依惜别,返了浙上。

      叶君返乡后,以画代言,不意竟惹得枝山才子也起了无限遐想:“......更悟仙人踪,散处人间非一族"! 啊唷!祝老兄还真觉得仙子多着呢!仙子既散处人间,那能说得定祝某什么时候就不会突然间也遇上一位呢?当真如此,祝某的艳福不小呢!才子想入非非,声言与叶君"明朝同往大江南,再见仙姿在林屋",共赴罗浮之梦呢!

  也许因了上列奇缘吧,人们对梅花,再进而对罗浮自此就寄予了种种遐想。由隋入唐,再由唐至宋,以至五代、元、明,不知历了凡几世代,梅花、罗浮、仙谷、仙子的美丽故事,都在一直传流,这种甜蜜流造成的感染力与艺术穿透力,是伟大的、永恒的。以至于凡是与此甜蜜流相关联的事,都会变得更美丽、更动人,否则,就会被弱化、其名不扬!

   就某人所知,所谓八大家之一的苏老夫子,其实在被贬岭南之时,于罗浮也是留下过名篇和名句的,但现在芸芸一众人等中,除了只偶然记起其中的一句,说是老夫子有盛赞了南国的荔枝这么一句的之外,别的好象都印象模糊了。

   某人有幸到过罗浮,当时曾试图寻找苏老先生篇目中提及的芦桥一景,以发怀古之意,也想借之对苏老凭吊一翻。但很是遗憾啊,此举很简单,但却不可得。原因是,就算是罗浮当地人,也难以准确告知"芦桥"这一所在。

   有人说,放着苏老先生坐冷板凳,广东人在生意场上怎能算得了精明呢,人家别省人的经济头脑那才算一流属上乘啊。有人要招贤,就想到要请孟德先生出来指导指导。孟德先生雄才伟略,名满天下,你们都知道的,那手笔才称得上了得!人家能立马就想到请孟德先生助以援手了,那才算精明哩!

   某则认为此语有偏颇。因为,理由最少有二:

   其一、孟德先生与苏老夫子生时的手笔就有天壤之别,他们并不属同一数量级,所以并不具可比性!二、苏老夫子虽然到过罗浮,更在诗中顺便说了杨梅,但由于未和仙子、奇缘、奇遇这一甜蜜流粘边,所以,说了也白说,于是,理当要被更有用的荔枝所淹盖,所淡化;所以,人们也就只记住了荔枝,忘了罗浮,忘了杨梅,更不知有芦桥——这也是苏老先生未够聪明所致的失算!怪不得半山老要让他到黄州去体验体验,学习学习。

  故事还在接续,终于,演绎到了柳州司马第20n代孙就幻想着,真有那么样的一天"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,再得到罗浮梦边......"。这样一来,当然结局也就大不一样,不是吗?柳生梦至梅边,还蟾宫折桂,成就了一出惊世传奇,结果是多少年来一直牵动着多少代青年人的心......。

  

   显然,对于梅花,历来文人笔下为之寄托的似多为悲悯与同情,人们赞它坚韧,赞它素洁,但却忽略了它的妖媚......。

   上文的前两个事例,如果是真的的话,不难预见就很危险!在荒天野地里,梅花幻化成仙子之后,陪你饮宴,逗你开心,但一旦你大醉之后,却甩你独自个躺在那里,是多么危险啊!倘若大醉时刚巧遇上什么歹人,又或暴风雨倾盆而至,该作乍办?却幸运的是,在真实里,这都绝对是没影的事,愚们完全是在为古人担忧!

   啊!妖娆的梅花,妖媚的梅花啊!

   ----妖娆也好,妖媚也好,以梅花一已之弱质,当然并不可怕,最多,只算得象了纪先生笔下的"树魅"。虽然说树魅年纪大了点,成了"精了",但有缘遇见过它或描述过其状貌行止的前辈,大都告知愚等,若辈是良善的,是与愚辈人类无害无干的,它只是有时不免幻成人形,目的无非谈谈天,说说地,寻个自个解闷法儿,大多数时候,是你好我好,和谐相与。于是,大家就放心了很多,愚也放心了很多。最少,免了一些担心,还免了时刻担着心会遇上。

   经过上述一翻大胆的假说,"积习"还总是有点挥之不去."积习"是什么?说不清楚了,又是谁说的?如果不是周先生的话,愚也记不清楚了。反正,大概就属于不是好习惯之类的范畴。大抵觉得妖娆或妖媚总是可善可否----如果是善的,象蒲公所写的各主人公那样,妖娆(或妖媚)的同时,却是良善与温馨多多的,那当然敢情是好。而否则呢?曾偶然读过先生关于美女蛇的描述,对梅花有些担心就不奇怪了。否则的话,梅花就有可能一旦变成蔷薇。如果成了蔷薇,恐怕就只有蜂蝶才会去接近了!

发表于2010-01-26

拜读了,有意思……

楼主是希望梅花成树魅,还是成蔷薇呢?呵呵

发表于2010-01-27

呵呵,这样的问题很难答也!若非要回答,就首先声明:所言绝不可牵强于涉入“有X无害”中去。千万千万!

显然,一旦树而成了树魅,也便就是成了"精"。子不语怪异灵神。我辈何能?当然也不敢超越先师。但现业已蒙兄垂问,则不得不作答了。

树魅多心地良善,据传还多有造福一方者,故应敬重有加。某有友人。家中有百年古剌桐一株,某每就其境,则常心怀敬佩。朋友们桐 下吟咏,乐也悠悠。又有一友,虽缘悭一面,但读过他一首对原是有着相当来历的古梅的叹咏调,就立即对古梅,对作者本人都产生了敬畏之情。至于蔷薇,美则美矣,然而是有剌的!(此何人之语也?)美丽却棘手!不棘手者,然则美丽乎?!所以,事情是很难以一言以概之嘀!

醉兄——恕某无礼,不知如此称呼当否——不知尊意如何?!某也想一聆高明。

 

发表于2010-01-30

佳文共赏,梅花与罗浮,上周我刚看了,登了,共鸣中~~~~

发表于2011-04-11
近读汤翁“不在梅边在柳边”的句子,不禁钩起此前对罗浮、梅花的记忆——转眼,别了春香又一年也!
上一页|1|
/1页